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三 (第49/65页)
在老父身后。刘判官趁点茶寒暄时,偷眼打量着她,虽是愁眉双锁,哭肿了眼睛,但皮肤如雪,鬓发如漆,眉目唇鼻,无一不美,心里喝声彩:真是个绝世佳人,怪不得“花花太岁”为她害了没药医的相思病! 于是判官开门见山地告诉张老教头:“令婿的官司,是府尹亲审,一两日内便可落案,绝无死罪!” 听得这一句,张家父女愁眉略解。“多亏判官成全!我父女自有一番微意。”张老教头刚刚说完,林冲娘子便去解手里的帕子——看得出,那是一包金银。 “不必!”刘判官摇着手,大声阻止,“若是如此,便不好说话了。” 看他神色凛然,林冲娘子不敢把银子露出来,一双俏眼只望着孙定。 “判官!”孙定便低声问,“可知是何罪名?” “这却不便说。”刘判官问道,“有样东西,可曾带来?质当首饰的押票。” 5 “带在这里。”林冲娘子把押票取了出来。 “好!”刘判官细看了押票说,“有此证据,便好办了。一两日内定下罪来,是朝廷的法度,不敢不遵。法内可以取巧宽免的,一定尽心尽力。此地耳目众多,我不留老教头久坐了。” 说到这话,张家父女唯有拜谢重托,起身告辞,由孙定陪着,到监里去探望林冲。 刘判官做事着实,叫人到押当里照了照,证实无误,才去回复。李府尹当时传谕,第二日一早升堂落案,叫犯人家属早早伺候。 当夜,孙定赶了去通知张老教头。“看样子是个发配的罪名。”他说,“若是‘徒刑’,不过收监,不必通知伺候。老教头须得打点行囊盘缠,只怕明日落了案,当堂起解。” 军犯发配,往往黥面刺字,称为“刺配”。张老教头心里着慌,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